很困了躺下却睡不着:入睡困难户?不要用大脑睡觉,要用身体睡觉呀

很多人入睡困难,常常卡在“我要睡觉了”这个想法上。当大脑不停的出现“该睡觉了”、“怎么还没睡着”的时候,反而会睡不着。就像往火堆里浇汽油,越想扑灭,焦虑的火焰烧得越旺。睡眠不能用脑子睡,而是要用身体睡,听进去的看下面正文啦~

为什么“用脑子睡”会越睡越清醒呢?

大脑有个很拧巴的机制,当把“入睡”当成任务的时候,潜意识会启动“生存警觉”。就像反复对自己说“别紧张别紧张”,身体反而更僵硬,就是越强调越正反馈。大脑会把“必须睡着”解读为“有威胁需要应对”,释放压力激素(皮质醇),让神经始终处于备战状态,就有些人会说自己特别困了,但是脑袋一沾枕头就不困了,这种现象也是警觉状态。

正确思路:身体累了自然会睡,就像饿了会想吃东西,是生理本能。

错误思路:“都躺半小时了还没睡着,明天肯定完蛋”。这种批判,本质是用大脑逻辑强行干预身体节律。

“用身体睡”的核心:把控制权交给生理本能

1.先让身体进入“待机模式”,别管脑子想什么,别管!

物理放松第一步:从“绷直”到“瘫软”。

很多人躺上床时,身体其实还保持着白天的紧绷(肩颈僵硬、握拳、下颌紧绷)。试试刻意“摔”进被窝,让脊椎、四肢自然垂落,像布袋一样贴住床垫,甚至可以故意让身体摆出“没骨头”的姿势,比如一条腿歪向外侧,手臂自然张开。

用呼吸“给身体发暗号”。

大脑很难停止思考,但呼吸可以手动调节:用鼻腔缓慢吸气4秒(想象吸进温水,流过喉咙到腹部),再用嘴轻轻呼气6秒(像吹凉咖啡,把胸腔里的浊气慢慢吐空)。重复几次后,你会发现身体开始回应你了,因为缓慢呼吸能激活副交感神经。

2.把注意力锚定在“身体感觉”上,而非“脑子想法”。

试试“身体扫描法”(躺着就能做)

从脚趾开始,逐一审视身体每个部位:“现在左脚大拇指是什么感觉?是贴着被子的温热,还是轻微的麻?”不需要做出任何反应,只是像旁观者一样观察。当脑子走神的时候,不用批评自己,轻轻把注意力拉回继续观察身体的感受。

原理: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,当你专注于身体细微的感觉(比如布料摩擦皮肤、心跳的轻微震动),思维的“漩涡”就会慢慢平息。

接受“睡不着”,反而能更快睡着。

别和“清醒”较劲

日本睡眠专家森田正马提出“顺其自然”理念:如果躺了20分钟还清醒,别硬躺,起来去做些无意义的事(比如叠衣服、擦桌子),直到感觉眼皮沉重再回到床上。很多人发现,当自己抱着“不睡也没关系”的心态时,反而在做事时突然困意袭来。

关键:睡眠像流沙,你攥得越紧,它流失得越快。允许自己“暂时清醒”,反而能卸下心理包袱。

日常帮身体建立“睡眠记忆”的小习惯

睡前1小时做“身体预演”

比如用热水泡脚(水温40℃左右,泡到后背微汗),让体温先升高再下降,这种温差变化会刺激身体分泌褪黑素。或者做简单的拉伸(重点放松肩颈、后腰),用物理放松给大脑传递“该休息了”的信号。

把卧室变成“身体专属的睡眠容器”

不在床上玩手机、工作,让身体一进入这个空间,就自动切换到“准备休眠”的模式。甚至可以固定一个睡前动作(比如喷同一款助眠香薰、听固定的白噪音),用重复的仪式感强化生理记忆。

最后想说:失眠的本质,是“大脑太勤劳,身体太委屈”。当你学会把“让我睡着”的指令,换成“让身体舒服地休息”,会发现睡眠其实是身体自带的出厂设置,它不需要被努力达成,只需要被温柔的允许。

转自:周瑾老师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